作为上海文化体制改革中跃出的“骏马”、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典范,超级多媒体梦幻剧《ERA——时空之旅》今晚将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1500场演出。据统计,目前该剧票房收入已超过1.5亿元,观众超过150万人次。
从2007年初独立核算的《欢乐马戏》剧组到2008年成立上海欢乐马戏有限公司,首次由员工参与持股“当家做主”,从运作模式全面改革、再度推出创新之作《浦江情》到今年刚刚推出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上海重点献礼剧目《浦江情——雕刻时光》,上海杂技团在转企改制路上留下的脚印,给上海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具有启示意义的经典范例。
第一步:《ERA——时空之旅》
初试体制改革
推上海“金名片”
杂技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。作为“世界杂技金牌的储藏库”,中国有着一群技艺超群的杂技演员,在国际各项杂技大赛上屡获殊荣。但由于国内杂技演出市场的萎缩,许多人不得不到国际上“游走江湖”,为国外的杂技节目“打工卖艺”。为让这项古老的表演艺术跟上时代的步伐、适应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,也为让杂技人才不至于日渐凋零、激发更多杂技演员的主观能动性,上海杂技团在2005年勇敢迈出了“转企改制”的第一步,联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投资推出了《ERA——时空之旅》。
作为上海杂技团进行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的试水之作,以全员劳动合同制、全员目标责任制、全面预算管理制、风险控制管理制、信息化管理制等新型企业管理制度,有效管理公司,争取效益最大化。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,使《时空之旅》突破了文艺院团事业体制上的束缚,以经营性文化公司的方式,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。《时空之旅》公司的总经理郑梅告诉记者,公司在这方面提出的“项目牵头,引逼推进,分类创新,注重实效”的管理原则,大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《时空之旅》也在演出过程中,不断修改、不断提高,不但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,今晚将迎来他们第1500场的演出。这部自2005年9月27日起就在沪上每天演出的作品,不但拥有了超过150万的观众,且获得了超过1.5亿元的票房收入。演出的四年里,该剧先后荣获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、文化部创新奖、文化企业30强等多项大奖,成为了国内舞台上名副其实的叫好又叫座的作品。如今这张上海的“金名片”,不但让上海人为之骄傲,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所津津乐道。
据悉,今年9月,“ERA”还将出版发行图书、举办高峰论坛。此外,修改“世博版”演出、打造“时空系列”新剧目、国内外巡演等也已经排上了议事日程,相信《时空之旅》这匹“黑马”在国际舞台上的腾飞也指日可待。
第二步:《欢乐马戏》
员工参与持股
亲自“当家做主”
《ERA——时空之旅》的成功为准备全面“转企改制”上海杂技团增加了信心。2007年,上海杂技团决定对团内的《欢乐马戏》剧组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探索,成立上海欢乐马戏有限公司,并首次尝试剧组演职人员参与持股“当家做主”。
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亦纲告诉记者,欢乐马戏是以动物表演为主体的演出,马戏表演由于动物饲养成本高、舞台生命有限、受众对象相对局限等原因,一度曾面临着非常大的发展瓶颈。当时公司为了充分调动驯兽师的积极性,促进马戏表演的良性发展,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起成立独立核算的《欢乐马戏》剧组。这一项目的成功也让上海杂技团看到了“员工持股”制度带来的好处。
2008年,上海欢乐马戏有限公司正式成立,上海杂技团、马戏城出资51%,马戏主要演员、经营者及其他员工出资占49%,《欢乐马戏》剧组的员工按一定比例购买项目公司的股份,成为股东,从而实现了单位与员工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。
完成从员工到老板的转变后,不仅大大促进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,有了主人翁的姿态,还提高了艺术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,同时有效控制了经营成本,增加了演出收入。俞亦纲坦言:“驯兽演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终身制职业,因为演员与动物的交流是从动物幼小时就已开始。员工成为股东后,既是打工者又是投资者,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积极性,也有效遏制了驯兽演员流动的风险,让老演员可以毫无顾虑地传授驯兽技艺,不断出人出节目。”
据悉,集欢快、趣味和幽默于一体的《欢乐马戏》目前已成为上海杂技团又一个常年演出的品牌剧目。股份制公司成立后的票房收入比改制前增长50%以上,演员收入同比增长20%以上。今年以来,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,但上海欢乐马戏有限公司在去年盈利基础上,今年第一季度的票房收入比2008年同期增长20%以上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第三步:《浦江情——雕刻时光》
完善管理体制
收入挂钩票房
《ERA——时空之旅》、《欢乐马戏》的成功经验让上海杂技团在“转企改制”的道路上越走越大胆,去年起,团里又着手对另一台剧目《浦江情》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。一方面,组建项目部统一管理《浦江情》剧目的艺术质量、演出质量和市场营销;另一方面,调整了原来演职人员收入固定,不受市场出票率影响的演出分配模式,将演职人员的收入与票房收入挂钩,各部门根据票房收入按一定比例发放,极大地调动了演职人员创作的积极性。
一系列强有力的改制措施,让原本缺乏生气的杂技团面貌一新,演职人员个个干劲十足。俞亦纲欣喜地表示:“这个剧组从市场营销到演员管理,包括演出质量都形成完整的管理体制,演出质量和分配则都和市场直接相关,原先各自为政的部门如今成了息息相关的手足,这样既保证演出质量,又调动了演员的积极性。”
国内一些文化学者在观看了《雕刻时光》后指出,正是古典杂技与现代舞蹈的创新结合,重新焕发了杂技艺术的青春;而惊险的杂技动作与轻松的演出氛围相融合,则赢得了当代青年观众,从而实现了演出票房与演员收入分配相结合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。
在成功进行了市场探索的“三部曲”过程中,上海杂技团近期转企改制成为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。改制后的上海杂技团确立了三年出人、出戏、出成效的发展计划:一、修改、提高、推出世博版《时空之旅》。二、打造巡演全国、走向国际的巡游版《时空之旅》。三、打造世博版《欢乐马戏》,进一步提高舞台版《雕刻时光》的创意和表演艺术的含金量。四、汇聚全球魔术大师,打造、推出“天天演”的梦幻魔术表演。
在此过程中,提高、培养人才,吸引全球杂技、魔术、马戏人才,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,提高收入水平,使他们真正成为演出的主体、市场的主人。